《京都议定书》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的国立京都国际会馆所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平滑适应、食物的安全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
美国
在京都议定书的谈判之前,1997年7月25日美国参议院就以95票对零票通过了“伯德‧哈格尔决议 ”,限制美国政府不得签署同意任何“不同等对待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有具体目标和时间限制”或“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危害”的条约。1998年11月12日参加《京都议定书》谈判的副总统戈尔仍然象征性的签了字。考虑到美国参议院当时的态度不可能通过该条约,克林顿政府没有将《京都议定书》提交国会审议。
2001年,美国乔治布什政府以“发展中国家不承担义务”为由,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实际等于拒绝遵守已经签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规定的义务。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
加拿大
2002年12月17日,加拿大自由党政府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由于担心“美国不受京都议定书影响”会使加拿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有国家分裂的风险。2011年12月12日,加拿大保守党政府的环境部长肯特宣布,加拿大将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一开始拒绝了签署京都议定书。之后,澳大利亚为了达到参加2005年马来西亚东亚峰会的要求已经补签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12月3日,新上任的总理陆克文代表澳大利亚正式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日本
由于该议定书以京都为名,是世界上少数以日本地名命名的国际重要条约,日本官方与民间曾经普遍以此为荣。加上日本的环保技术较先进,实施了一系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到了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日本拒绝进一步履行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至此,日本实质上已经退出此一以日本都市命名的国际条约。